南越系列•客家的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25-09-24 03:39 浏览量:21
一,客家对历史政治的影响
客家是汉民族中颇具血性的族群。
从南宋末期开始,客家登上历史舞台(如蔡蒙吉,南宋爱国诗人、抗元英雄,梅州客家人),从宋末勤皇抗元,明末抗清,收复台湾,再到清末抗日抗法,无不带有客家人忠义、义无反顾的身影。
近现代客家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中国历史进程。
这六次崛起,指的是:
第一次被视为客家人革命的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次是客家人作为中坚之一的戊戌变法运动。
第三次是客家人作为主体的辛亥革命。
第四次是发生在客属地的土地革命。
第五次是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部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六次则是人民共和国的创立,开国元勋中有一大批客家领袖与战将。
(一),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由客家人组织发动,首领洪秀全以及六位最高决策的核心人物(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洪仁玕)均是客家人,后期主将陈玉成、李秀成也是客家人。
洪秀全、冯云山等在宣传、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以广西东南地区的客家人为基础。
而客家人大批加入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势力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平天国的思想甚至比稍后的洋务运动的思想还要先进,这代表了客家人从历史的“自在”走向了“自为”,第一次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崛起。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客家对历次革命运动的影响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法战争,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活动于中国广东、广西边境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刘永福是客家人。
该军击毙法军司令,又协同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来驻防台湾,在甲午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洋务运动的先驱丁日昌是梅州八贤之一,也是客家先贤。
甲午战争时期的丘逢甲等也是客家人。
戊戌变法中的喋血六君子之一刘光弟是客家人。
而当日唯一呼应变法的省份,即湖南新政,则完全是客家人在主事,其主帅为陈宝箴、黄遵宪,都是客家人。
土地革命时期,客家人聚居地是土地革命的重要发生地,客家人是土地革命的重要领导者和参与者。
土地革命中客家表现突出,中央苏区所在地是赣南的客家地区,朱德、叶挺、叶剑英、卢徳铭、朱云卿、袁文才等皆为客家人。
(三),辛亥革命
两广会党当中有不少人曾与太平天国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孙中山在初期筹划革命时,已经注意到这一反清力量。
在孙中山有意识地吸收和培育之下,大批客家人加入兴中会和同盟会组织,在以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及重要成员廖仲恺、胡汉民、邓仲元、何贯中、邹鲁、温靖侯、谢良牧等都是客家人。
孙中山的民系归属存在学术争议,主流观点包括“东莞说(广府人)”和“紫金说(客家人)”,目前权威研究机构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及政府层面更倾向于支持其为广府人。
罗香林在《国父家世源流考》中提出其为客家人后裔,主张孙中山先祖由紫金县(客家聚居地,今属广东河源市)迁入今中山市翠享村,孙科及部分后裔认同此说法。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首先得到广大客家籍留日学生的大力支持,当时在同盟会的领导核心成员中,客家籍留日学生占46%,绝大部分是嘉应州、大埔、惠州等地的留学生。
此外,海外革命经费的筹措也主要是在客家籍华人华侨中进行。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南方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主要集中在客家人的地区或以客家人为主。
在1911年广州起义壮烈牺牲的72名烈士中,有24名客家籍人士。
可以说,客家人对辛亥革命的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宣传发动、筹措经费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事例不胜枚举。
(四),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的客家代表人物有:朱德、叶剑英、叶挺、张发奎、廖磊、薛岳、罗卓英、谢晋元、黄绍竑(hong)、罗为雄、黄琪翔、吴奇伟、温鸣剑、陈大庆等。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有六位是客家人(张发奎、薛岳等)。
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在海外各地的客属华侨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流亡运动。
客家华侨参加的回国抗战飞行员和技师有多人,在国民政府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比如驾驶驱逐机的客家籍飞行员几占同类飞行员的3/4。
二,客家对经济的影响
(一),客家的经济贡献
客家人以种植业为主。赣南种茶业始于唐代,明清两代更盛。
闽西是客家地区矿冶业主产地,宋朝时已开采,明清渐盛。马坑铁矿(在福建龙岩)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在福建龙岩市上杭县)现在是中国第一大金矿和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矿(也在福建龙岩)是中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江西赣州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
闽西汀州在明代中叶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产纸区,四堡地区(福建龙岩连城县四堡镇)所出产的玉扣纸(竹纸的一种)是中国最富盛名的书画印刷纸,四堡与北京、汉口、浒湾(江西抚州金溪县浒湾镇)并称中国古籍雕版四大基地。
赣州、汀州在明代,粤东的兴宁在清初,先后成为客家地区最大的商埠。
客家人从中国远渡重洋外出谋生,遍布港台及东南亚,产生了一大批创富成功的客家商人。
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早期客商的代表人物。
化工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等则是当代客商的翘楚。
(二),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1795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客家人,曾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加里曼丹岛)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即兰芳共和国,担任元首。也是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
罗芳伯中秀才后,因赴乡试两次不中,于是在1772年飘洋过海来到印尼婆罗洲,组建采金公司。
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以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担任兰芳共和国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富可敌国,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罗芳伯创立的兰芳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
罗芳伯除了在婆罗洲具有崇高的声望,在东南亚一带也影响深远。
三,客家商帮
客商,即“客家商人”的简称,客商的说法源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商帮中的“客家商帮”。
客家商帮是明清时期广东四大商帮之一,客家商人来自中原,深受儒家文化侵染,富于开创精神的同时也恪守诚信之道,以这个民系命名的商帮,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
因为客家商帮有强有力的社团组织以及海外网络的延伸,在近现代社会剧烈变革中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不断演变壮大。
至现代,客家商帮已经超越传统商帮的内涵,演变为全世界客籍实业家的组织,是华商网络的重要成员和积极组织者。
客家商帮及其成员在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对其形成演变以及历史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当前商业文化建设和儒商文明的弘扬,对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也有积极作用。
客家商帮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弼士、张榕轩、张耀轩、胡文虎、胡子春、郑景贵、叶观盛、蔡殷宝、朱梅麟、曾宪梓、田家炳、罗新权、邹文怀、罗桂祥、李莱生、伍淼源、黄馨祥、熊徳龙、彭云鹏、曾立强、管保强、叶焕荣、温惠仁、张一鸣、王兴、林立、李河君、李东生、姚良松、张学政、缪寿良、叶澄海、温鹏程、彭国远、廖杰远、杨钊、古少明、魏应州、黄明智、蓝铧缨、尤凯成、郭桂和、朱章元、蒙乐提、张水宜、李爱贤、侯沐凯、李金松、伍墨章、杨克林、余徳耀、他信、英拉、伍万通、伍伦盼等。
由客家人创立较出名的品牌主要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开泰银行、张裕葡萄酒、嘉禾电影、万金油、字节跳动、美团、金山软件、康师傅、TCL、小熊电器、欧派、金利来、维他奶、魅族、喜之郎、大家乐、大快活、Hakkasan、Jimmy、Choo、微医、hao123、115网盘、114啦网址导航、4399游戏、极光推送、同步推、同步助手、雪球财经、礼物说、东鹏瓷砖、塔牌集团、安居宝、凯儿得乐、以纯、真维斯、博士眼镜、五叶神、阿里山香烟、厚工坊、长乐烧、兴宁鸽、克莉丝汀、新一佳、海雅百货、喉风散、绿丹兰、舒蕾、美涛、风影、顺爽、洁婷、趣学车、易极付、亲亲我家、亲亲小贷、亲亲小保、91助手、看店宝、帮啦跑腿、兔小贝、选师无忧、爱站网、推瓜网、青青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