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香港回归庆典记(王梦奎)
发布时间:2025-07-30 17:15 浏览量:5
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百年潮杂志社约我写一篇有关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回忆文章,我找出这篇十年前的记述应命。旧作重读,当年情景如在目前。如果今天来写,具体情节就很难记得那么真切了。
6月29日
启程的日子终于到了。
虽然这些年来国内外都走过不少地方,已经不大有年轻时代渴望出游的热情,当中央批准我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时,还是非常激动。中国政府代表团名单是6月17日公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6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为代表团送行。
此前并不是没有去香港的机会。香港经济学界的朋友多次邀请我去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我都婉言谢绝了。也许是我的怪癖,想去香港,但不想去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除非工作需要非去不可。反正1997年7月1日快到了。我期盼着,能够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去接收香港。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代表团是分别乘三架专机离京的。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部分代表团成员乘第一架专机,14时15分起飞直抵香港。江泽民主席的专机14时30分起飞,李鹏总理的专机14时45分起飞,先抵深圳。我被安排在14时45分起飞的专机上,同机还有王汉斌、程思远、雷洁琼、罗干,以及方荣欣、甘子玉、田曾佩、朱开轩、伍绍祖、刘华秋、刘忠德、何椿霖、经叔平、曹志、蔡子民等同志。
17时30分抵深圳机场。市长李子彬、市政协主席林祖基和先期从香港赶来的代表团副秘书长李树文等到机场迎接。住深圳迎宾馆。深圳到处笼罩着迎接香港回归的节日气氛。北京也一样,从三里河住地到机场的路上,到处是“迎接香港回归,共创美好未来”的彩色大字标语,天安门广场倒计时牌前人山人海。连候机室水果盘中的竹签,也系上了印有“迎接香港回归”的精致小彩旗。
晚上从电视中看到,全国各地各阶层群众,甚至偏僻山乡的农民,都在热烈地谈论着香港回归,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欣喜之情。香港几个电视台都在播放迎接回归的节目。这是全民族的盛大节日。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不管他居住在哪里,心中都洋溢着一种洗雪19世纪民族和国家耻辱,充满信心迎接未来的喜悦。
6月30日
上午无事,逛深圳书城。1984年以来,我先后六次到过深圳,只是1989年第二次来时逛过书店,当时只有一家书店,在迎宾馆附近,门面很小,书的档次也不高。现在的深圳书城规模可观,各类书籍丰富多彩,非往日所可比拟。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深圳的进步。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国力的增强是香港顺利回归的重要保证,那么,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飞速发展无疑是促成香港顺利回归的积极因素之一。
15时,昨日抵深圳稍事停留的大部分代表团成员。分别乘两辆大面包车,经皇岗口岸进入香港地区。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则是分别乘专机从深圳飞抵香港的。
过皇岗口岸,只有简单手续,停留约两三分钟。我们使用的,是一次性的出席香港回归庆典专用的外交护照,经港英当局签发的。再过几个小时,港英当局就没有这个权力了。中国人到香港,就不再用外交护照了。这本护照,日后说不定会成为一件有价值的文物。
沿途不少居民房顶,提前飘起了五星红旗。金利来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的大楼上也升起了五星红旗。立交桥头挂上了“热烈欢迎解放军驻港”的红底白字的横幅标语。这都给人一种香港同胞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印象。
汽车中速行驶,17时许抵海逸酒店。这是李嘉诚先生开办的酒店,房间里有李送的花篮。在住地吃自助餐。海逸酒店临维多利亚湾,从窗户可以看到将要在那里举行交接仪式的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形如一只飞翔的雄鹰。
22时20分,乘车从海逸酒店出发,经海底隧道至会场,我恰好同周子玉将军和董良驹将军等同时下车,一些记者抢着拍照。经过安全检查门,乘扶手电梯上楼。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建筑本是展览场所,比较空旷,临时围起来用作会场,据说总共只花了几千万元港币。因为布局得当,并不觉得简陋。
先在三层休息室休息。23时26分,乘扶手电梯至五层大会堂,在主席台就座。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主席台右侧,英国政府代表团在主席台左侧。请柬是由中英两国政府共同发出的,设计是对等的:一面是中文,上方左边是中国国徽,右边是英国国徽;一面是英文,上方左边是英国国徽,右边是中国国徽。我在第二排,居鲁平和周南之间。出席仪式的各国政要及观礼人等,早在台下就座整齐。利用中英两国领导人尚未在主礼席就位的片刻,带照相机的就抓紧拍照。两国军乐队轮番演奏本国乐曲。中国军乐队奏《歌唱祖国》等人们熟悉的欢快雄壮的曲子,很多人有节奏地击掌,气氛热烈。
23时42分,交接仪式开始。双方仪仗队上主席台排列,礼号手吹号,司仪宣布在主礼席就座的领导人人场(中方是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方是查尔斯王子、布莱尔首相以及外交大臣库克、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末任港督彭定康),全体与会者肃立,两国仪仗队行举枪礼,这几个程序总共用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全场静寂无声,等待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23时49分5秒,查尔斯王子走到英方一侧挂有英国国徽的讲台致辞。他的讲话声音低沉,缓慢而有节奏。因为经过一番曲折,我很注意查尔斯的讲话。双方领导人讲稿事先通过外交途径交换过。我方收到的查尔斯王子的讲稿,有些原则性的提法违背历史事实和中英联合声明精神,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当时一方面向英方正式提出交涉,同时对江泽民主席的讲话作相应的修改。今天听来,我方所提的几个原则性意见,英方已经作了修改。例如,原稿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留自己的政府”,改为“将拥有自己的政府”;“香港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改为“香港将从此交还给中国”。他讲英国对香港的贡献,讲英国将继续关注香港,等等,这是预料之中的。英国人的统治结束了,香港回归中国,这是最重要的。
查尔斯致辞后,全体起立,双方礼号手吹号,双方护旗手人场、展旗。降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奏英国国歌。我看了看手表:23时59分15秒。我发现,这一刹那,不少人都在看表,计算这历史瞬间的准确时刻。23时59分53秒,英国国旗落地。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结束了,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1秒钟。1997年6月30日,这是查尔斯讲话稿所标明的时间。
7月1日
当6月30日最后1秒钟过去的时候,现场的感觉,就如在英国国旗落地的同时,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中国国歌奏起。全场庄严肃穆,安静得似乎连呼吸也冻结了。我注目着伴随国歌徐徐升起的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什么?是想到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林则徐,康、梁,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00多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是回忆起了童年时代故乡被日寇蹂躏的多灾多难的土地?还是记起了黄遵宪途经香港不见中国国旗写下的悲愤的诗句?不明晰,说不清楚。或许竟是一种意识流吧。一百多年来的期盼和斗争,这一天终于到了。旗子升到顶端,借助于装在旗杆中的人工风而飘扬起来,显得特别美丽,光彩夺目。顿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零时3分27秒,江泽民主席登上中方一侧挂有中国国徽的讲台。距查尔斯讲话结束不到10分钟,在同一个会场,同样的听众。查尔斯王子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这个交接仪式确实表明了历史的连续性。但是,对于中国和英国,却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江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简短的讲话,六次被掌声打断。讲毕,中英双方领导人走到主席台前端,握手致意。零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末任港督彭定康乘船离港,启锚处正是19世纪英国殖民者最初登陆的地点。英国人从这里来,又从这里回去了。当主席台上中英双方代表团成员走出会场的时候,我迎面碰到撒切尔夫人,见她表隋严肃而沉重。刘华秋同志拿着印制精美的香港交接仪式程序册请她签字,她友好而迅捷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7月1日,就是这样开始的。香港历史的新纪元,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七层休息室休息约一小时。l时30分,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七层大厅举行。中外宾客的请柬,是中国国务院发出的,上面印着中国国徽。和一个半小时以前不同,香港的事已经成为中国的内部事务。气氛比刚刚结束的交接仪式活跃。当江泽民主席站起来,“我宣布一”话音未落,全场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现在成立!”又一次长时间热烈掌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及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临时立法会议员、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先后用普通话宣誓就职,有的人讲普通话很吃力。人们理解他们讲普通话的用心:我是中国人,希望12亿同胞能听清楚自己的庄重誓言。李鹏总理讲话,宣布:“从今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他对刚刚就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说:“历史赋予你们重任,香港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本着爱国爱港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基本法,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他们会做到这一点。董建华的就职演说无疑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因为反对临时立法会议而竭力游说各国抵制宣誓仪式,结果只有美国响应。英、美陷于孤立,不得不改变立场,派驻香港总领事出席。这也反映了世界大势。
两个历史性的会议,都是严肃、热烈、欢快的。也有一点不协调的音调。当我们6月30日22时30分乘车到会议展览中心的时候,见附近街头的一角,有一群示威的人,大约三五十人的样子。悬挂几个竖幅标语,上面写的是香港少数人近来的老调,什么“不许民主倒退”之类。听不清演说者说些什么。警察在维持秩序。会议结束再经过这里的时候,示威者稀稀拉拉,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凌晨2时40分返抵海逸酒店。一觉醒来,已是上午8时。早饭后乘车赴会议展览中心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由于没有开道车,从深圳来的司机又不熟悉道路,赶到时江泽民主席讲话已经开始。他在讲话中回顾了香港100多年来失而复得的历史,再次郑重宣告中央关于香港的基本方针。人们在聆听江泽民主席讲话的时候,在看到钱其琛副总理把1700亿港元的土地基金移交给特区政府的时候,都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中央政府实行“一国两制”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董建华是用粤语讲述他的施政纲领的,想必是为了使600多万香港人更清楚地了解。讲话后的文艺汇演,不论是交响曲《天·地·人》,还是《香江组曲》,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中国的。古朴而深沉的编钟,将人们带进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艺术的。
16时出席董建华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酒会,气氛轻松多了。碰到几个从内地过来工作的熟人。其中有过来不久的公司人员,还有长期在香港工作的。也有外国人参加,但大多数是中国人,同样的皮肤,操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兴高采烈。香港,中国的香港1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永远载人史册。这一天,无论对香港,对全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全世界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香港《亚洲周刊》6月8日的文章说:“6月30日子夜的旗降旗升,象征着香港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时代开始。”“在未来的新世纪中,世界将更需要中国,中国也更需要世界。香港作为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交汇点,会既变得更加中国化,同时也变得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明天应该更好。”英国《卫报》6月4日以《中国新的一页从7月1日开始》为题发表评论,说:“关于香港移交的报道是典型的事例。我们谈论6月30日,而亚洲的几乎每个人都谈论7月1日。我们想到6月30日,因为这一天标志着英国统治的结束。亚洲提到7月1日,因为这一天预示着一个开端,即盼望已久的香港回归中国,从广义上说是回归亚洲。”
7月2日
上午本来打算上太平山看香港全景,因大雨未能成行。逛了一家书店。
15时30分起飞离港,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以及王汉斌、费孝通、程思远、雷洁琼副委员长等,因为要参加北京的庆祝活动,已于昨日先后离港。代表团多数成员及工作人员,今天随钱其琛副总理返京。当飞机北上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完成重要使命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我总共在香港停留了46小时。经历了中国百年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也算今生有幸。